服务热线

0791-86738717

  • 学术研究 >> 杨峰馆长论文


  • 题  目:   论珠山八友陶瓷艺术瓷画的发展    
    专  业:        中国高级艺术品鉴定师       
    姓  名:              杨  峰               
    二〇一四年四月


    摘  要

    景德镇盛名中外——中国瓷都。明、清至民国御窑厂达六百多家,遍布景得镇。珠山——景德镇老瓷区,“珠山八友”—— 中国第一个陶瓷艺术流派诞生地,取得了里程碑的发展成就。从此开创了陶瓷艺术广阔的新天地。“珠山八友”冲破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制度的束缚,最早以王琦、王大凡为首组成“月园会”的结社形式出现。他们冲破“地缘”、“帮会”、“人缘”成员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珠山八友”每月十五日他们聚在一起切磋画艺、品评画理、交流技艺。既有文人气卷又以商业经营经济性质,他们面向社会各界层人群。他们兼工写、诗、书、画、印为一体,用他们的画艺和誉名反抗当时黑暗社会政治统治,他们渴望和平安定的社会和生活。“珠山八友”大师他们瓷艺特点、风格、个性,既有相同的又有不同之处。他们相同之处:绘瓷画七道工序,要经过勾线、绘彩、接色、罩色、吹色、扒花等。不同的是王琦、王大凡是画人物,空间大,其他几位大师画花鸟。“珠山八友”大师绘瓷各有特色、各有个性。从民国初年至今名噪大江南北。世界各大博物馆纷纷争相收藏。“珠山八友”陶瓷艺术流派是中国彩绘瓷画国粹,将会代代相传和发掘。
    他们门第来自四面八方,毫不保留的传、教技艺。“珠山八友”培育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陶瓷艺术的接班人。为中国乃至世界创立了陶瓷艺术流派的一面伟大的旗帜。


    关键词: 珠山、艺术流派、珠山八友、月园会、里程碑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4
    引  言 4
    一、研究的目的定义 4
    二、研究现状 4
    第二章“珠山八友”的由来 5
    一、“珠山八友”10位大师的时代背景 5
    二、珠山八友的结社性质 5
    (一)、不同于封建社会的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组成的“帮会”、“会馆”。 5
    (二)、不同于封建时代以血缘为基础,实行行业垄断的“行帮”、“行会” 6
    (三)、相似于“扬州八怪”的名人瓷画家群体和艺术流派。 6
    (四)、“珠山八友”的社会历史属性 7
    第三章“珠山八友”的艺术风格 7
    一、“珠山八友”的艺术共性 7
    二、“珠山八友”的艺术个性 8
    (一)王琦 8
    (二)王大凡 8
    (三)邓碧珊 9
    (四)汪野亭 9
    (五)程意亭 9
    (六)田鹤仙 9
    (七)刘雨岑 9
    (八)徐仲南 10
    (九)毕伯涛 10
    (十)何许人 10
    三、“珠山八友”的人物画艺术 10
    四、“珠山八友”作品特点 11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11
    六、“珠山八友”开创了陶瓷画现代发展形态的特征: 11
    结  论 12
    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 导 论

    引  言

    我研究“珠山八友”就会立即想到景德镇的老瓷区——珠山。这是明、清两代御窑所在地,又是中国第一个陶瓷艺术流派——“珠山八友”的诞生地。“珠山八友”所代表的形式是一个以王琦为首的瓷画艺术团体,最早以“月园会”结社,题诗作画、品评画理、切磋技艺以会聚友。
    研究和总结中国第一个陶瓷艺术流派——“珠山八友”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最大限度地展示“珠山八友”的艺术成果,对于弘扬中国陶瓷艺术、挖掘景德镇的文化遗产,继续陶瓷艺术的优良传统意义深远。
    我研究珠山八友的依据,(江西)灌城民国陶瓷艺术博物馆有一部分藏品家族收藏流传有序,其中有一部分就是“珠山八友”几位大师的作品,我身为中国瓷都——江西景德镇的一位收藏爱好者,研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珠山八友”的瓷艺发展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必然的。

    一、研究的目的定义
    珠山八友是民国一个志同道合的瓷艺画派,清高雅趣、超凡脱俗的共同性情;有着承传统、志创新、工兼写,重气韵的共同艺术追求。
    二、研究现状
    中国是世界瓷器的发源地驰名中外瓷都景德镇,其制瓷历史和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有记载。唐、宋、元、明、清至民国、御窑厂遍布景德镇长达六百多年的制作皇室用瓷的景德镇,一直成为工艺陶瓷的一统天下。云集了来自全国的画师、工匠、绘瓷名家,从晚清至民国初浅绛彩瓷绘名家程门、金品卿、王少维到新彩绘艺术大家王琦、王大凡等珠山八友10位大师出现,使我国绘瓷艺术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


    第二章“珠山八友”的由来

    一、“珠山八友”10位大师的时代背景
    清乾隆以后,在景德镇瓷业中,粉瓷渐渐占据了瓷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无论宫廷用瓷、外销瓷、民用瓷,无不以精美瓷为荣。
    随着清朝政府腐败衰落,经济萧条,浅绛彩逐渐被新流派古彩(即:软彩)所取代。新派代表人物王琦、王大凡,新景德镇“珠山八友”就是中国陶瓷艺术流派“珠山八友”10位大师的诞生地。
    廿年代初,在浮梁县县长何心澄倡议下,由王琦、王大凡、潘陶宇、汪晓棠、吴蔼生、饶华阶等人组织成立了《瓷业美术研究社》,当时吸收社员300多人。团结培养了一大批瓷业美术工作者。研究社由王琦、王大凡、潘陶宇、汪晓棠、张晓耕、毕伯涛亲自担任教员。王琦、王大凡作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领袖人物充分认识到陶瓷艺术必须深深扎根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与中国文人画结合起来,只有这样,陶瓷艺术才可能得到超越,才可能发展,才可能有更自由的表现空间。
    1928年,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最早以“月园会”形式结社,题诗作画、评品画理,切磋技艺,以会聚友。此时的中国,历经战乱与浩劫,御窑废圮后的景德镇民窑悄然兴起。王琦等“月圆会”成员终于打破沉寂,在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结合部,开拓出一片艺术表现的新天地。在吸收浅绛彩文人瓷艺家瓷上作中国画的艺术形式的同时,又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粉便于瓷上作画的技艺,使绘画骨与陶瓷艺术融为一体。
    二、珠山八友的结社性质
    “珠山八友”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其宗旨和性质有所侧重和变化。初期阶段,以吟诗作画为宗旨,更具有文化特征,追求一种高雅脱俗的文化情调。中期阶段,以配套彩瓷为宗旨,更具有商业特征,“八友”聚会虽然保持着一定的文化情调,但添加了更多的商业性质。从整体上说,“珠山八友”的结社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色,这些特色亦反映出它的结社宗旨和性质。
    (一)、不同于封建社会的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组成的“帮会”、“会馆”。
    景德镇自明代以来,发展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繁荣发达的景德镇,成为世界瞩目的大都会,景德镇瓷业工人历来是“工匠来八方”。另一方面,由于景德镇的历史地位和发达的瓷业,以及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不少文人画家以及商贩,形成了历来外籍人多于本籍人的局面。在同乡会的基础上发展和结合成以行业为特点、以地缘、血缘为基础帮派和“会馆”。
    我们回过头来看,月园会的“珠山八友”,其成员基本上非“土著籍人”而是来自江西、安徽、浙江等地,既无“徽帮”的资助,也无“杂帮”的呵护,更与都帮无缘。“珠山八友”等几位大师,无论哪一家有什么问题和哪家有什么困难,他们之间都会互相帮助,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经济和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难同担,亲如一家。如何许人之妻去世时,无钱安葬,是八友们资助、处理后事。有所谓的“女子一对”、“亲家一双”,但终究不是一个宗族。完全是志同道合,自由结合的一个自发行、松散型小规模的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人人平等、自由,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珠山八友”组合的月园会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性和先进性。
    (二)、不同于封建时代以血缘为基础,实行行业垄断的“行帮”、“行会”
    历史悠久的景德镇,瓷业分工极细,行业繁多,围绕瓷业的行帮多达近百个。“珠山八友”并不因为这个群体损害他人的利益。相反,他们还经常邀请八友之外的汪太沧、方云峰、张志汤等名家合作和配画条屏瓷板,满足客商订货需求。八友中不少人都带有门徒和弟子,王琦、程意亭、王大凡都精心培养了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弟子,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绘瓷艺术大师。他们并非是“非亲不授,非子莫传”,也无须得到大家允许。他们教学生、培养门徒弟子都是耐心细致、毫不保守。
    “珠山八友”群体没有什么纲领和章程,只有共同约定的聚会时间和活动方式。没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处罚条例,来去自由,互不干涉。因此说“珠山八友”是民间自发性、松散型的艺术家社会群体。
    (三)、相似于“扬州八怪”的名人瓷画家群体和艺术流派。
    “珠山八友”也并非只八人,实际上是民国初年一个志同道合的瓷艺画派,一个以适应市场所需,以配画瓷板谋生的文人瓷画名家群体。他们吟诗作画、清高雅趣,超凡脱俗的共同性情;有着承统、志创新、工兼写、重气韵的共同艺术追求。其粉彩艺术促进了近代粉彩瓷画艺术的发展。“珠山八友”中许多人对扬州八怪的精神和画风十分敬仰,以“扬州八怪”为师,悟其精神,习其技艺。王琦、王大凡“珠山八友”领军人,他们对当时腐败黑暗的统治社会怀有强烈不满,以瓷画艺术作品讽刺,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他们爱憎分明,渴望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王大凡还将“希平草庐”作为自己的画室命名,意为“希望和平”可见他们对当时黑暗社会尖锐的看法和“和平幸福”的希望。
    (四)、“珠山八友”的社会历史属性
    “珠山八友”不纯粹是文人雅士,他们懂得在商品经济社会,必须靠卖字画和手工瓷画艺术来养家糊口、维持生计。因此他们的吟诗作画、品评画理的聚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与提高艺术修养、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及艺术品卖价有密切关系。王琦、王大凡除在景德镇自画自销外,常被邀请为南昌“丽泽轩”绘瓷,开设瓷庄。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客户订四块或八块配对成套瓷板画的特殊要求,八友以及其他名家如毕伯涛、张志汤常聚在一起,共同配画,尤其在20世纪民国初年及30年代中后期更是如此。清末民初,烘制大平面瓷板、瓷板画便成了富人家中装饰住宅环境、增添文化气氛和显示高雅富有的悬挂之物,亦成为达官贵人商贾平民互赠送之礼物,故瓷板画大行其道。田鹤仙、徐仲南改画梅竹以之满足达官贵人和市场的需求和家庭住宅环境的装饰。“珠山八友”(主要作品均为瓷板而立体造型的瓶类或器皿却凤毛麟角。)“珠山八友”既是文化的,又是经济的,商品经济社会的产物。

    第三章“珠山八友”的艺术风格

    一、“珠山八友”的艺术共性
    “珠山八友”在艺术的传承关系上并非是单一,他们对传统陶瓷艺术的继承,若有更为现实的态度,对传统技艺优长,他们作了全面的继承。运用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启用粉彩工艺手段,以白胎瓷器或白胎瓷板为载体来创作瓷画,这是“珠山八友”所遵循的艺术法则,所以形成了“珠山八友”的艺术共性。粉彩工艺比浅绛彩的工艺要复杂得多,粉彩因画面的某些部分(例如绘花朵、衣服皱褶和浪花等)是先用玻璃白打底,在其上渲染各色彩料,画面具有明暗深浅、阴阳向背的立体感。玻璃白在粉彩绘中一个重要作用,即对各种彩料进行“粉化”,使红彩变粉红色,绿彩变成浅绿色,蓝彩变成淡蓝色。同时又借助改变玻璃白的加入量可以把同一种彩色化成一系列深浅浓淡不一的色调。
    粉彩瓷面的色彩丰富,粉润柔和。烧成后有厚度,且光泽透亮之精细洁白的瓷胎映衬,画面更显得秀丽雅致。创作一幅粉彩瓷画,要经过勾线、绘彩、接色、罩色、吹色、扒花等七道工序。“珠山八友”10位大师绘粉彩瓷画的七道工序,是他们独特的创新,到目前为止,任何绘瓷艺术群体和近现代绘瓷大师研究不出来的。
    “珠山八友”10位大师他们为什么能形成艺术群体的气候,是因为他们比浅绛彩文人瓷画家多了一重身份,其成员中有的是在瓷业红店中滚大的艺人,同时又具备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卷气;有的毕业于当时的陶瓷学校,受过瓷艺与画艺双重教育;有的是秀才出身,为生计涉足陶瓷,一个个皆是瓷艺装饰与瓷画技巧、瓷艺与书卷两手齐备者。而他们创新的切入点,一开始就选中了瓷上绘画的空间极大的粉彩,在艺术形式上人物、花鸟、山水一应俱全,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珠山八友”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鼎盛于20世纪30年代,影响却超越了整个20世纪,其弟子后裔今天仍活跃在陶瓷艺坛,在粉彩、青花、古彩、新彩、彩色釉及陶瓷塑诸多方面,各展所长,为继承和发扬 “珠山八友”的瓷画艺术流派——“珠山八友”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最大限度地展示“珠山八友”的艺术成果,对于弘扬中国陶瓷艺术,挖掘瓷都景德镇的文化遗产,继承艺术的优良传统意义深远。
    二、“珠山八友”的艺术个性
    (一)王琦
    王琦,江西新建人,号碧珍、陶迷道人,斋名“匋匋斋”。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珠山八友成员。
    王琦擅长粉彩人物。因扎实的绘画功力和聪颖的绘画悟性,很快就超过碧珊先生。1916年浮梁知事程安赠王琦“神乎技艺”一匾从此声名鹊起,1916年王琦王大凡赶赴上海参观海上画派画展,接触扬州八怪,尤喜欢黄慎的画风。
    早年所绘人物仕女,多仿钱慧安,笔力道劲。姿态姻逸。中年改画写意人物,别具匠心,参以画坛“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笔调,挥洒奔放,但人物头部以西洋画法处理,多衬以明暗,显得生动逼真。人物动感强,衣饰飘举,具有吴道子遗风,多以狂草题写铭文与落款,更使画面富有气势。
    (二)王大凡
    王大凡,1881年生,1961年卒。名堃,字大凡,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安徽黟县人,出生江西波阳风凤街,启蒙师友为魏俭喜,曾受具有浙派钱慧安画风汪晓棠、周筱松的影响。珠山八友成员王大凡以人物仕女瓷画见长,师从改七芗、沙山春、黄晓楼,后集诸之大成,画风工细逸丽。创落地设色粉彩工艺,即彩画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色料平涂于瓷胎,再雪白、水绿。人物形象生动,画面赏心悦目。1915年创作的人物画瓷板“富贵寿考”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奖。
    (三)邓碧珊
    邓碧珊字碧寰号铁肩子。生于1874年,卒于1930年。清末秀才,江西余干人,珠山八友成员。
    邓碧珊擅长粉彩鱼藻瓷画,构图虚实相生,黑白相映,用湿笔染墨,充实鱼的体积感和质感,善于表现鱼的翻波掉尾的动态,画风之先练雅致,行书题识,兼有草情隶意、苍郁道劲。
    (四)汪野亭
    汪野亭,名平,字野亭,号元鉴又号传芳居士。生于1884年,卒于1942年。珠山八友成员。1906年就读于中国窑业学堂,师从张晓耕、潘陶宇学绘花鸟,后专攻山水,临摹“元四家”,清“四王”,特别是王石谷和沈石田对其影响尤深。
    1909年春到景德镇为瓷商作画,后自创画室,三十时成名。汪野亭创作的山水瓷画,采用粉彩青绿山水技法,用纯钴绘山水,以大绿、水绿或雪白罩填,落笔奔放,烟云满幅,有类泼墨,风格浑厚苍劲。
    (五)程意亭
    程意亭字体孚,又名甫,号蕉山樵子,别号佩古斋主人,1895年生,1948年卒。江西乐平人。珠山八友成员。1911年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窑业学校学习,毕业后到九江普芳居瓷器店画像。后拜上海画室程瑶笙为师,专攻花鸟画,1920年到景德镇开业,1940年前后为浮梁县陶瓷职业学校教员。擅长粉彩花鸟瓷画,用笔着色出入于蒋南沙、恽南田之间。善于渲染禽鸟羽毛的绒绵质感,熔壮美与柔美为一炉。
    (六)田鹤仙
    田鹤仙,原名田进青,后改为田青,字鹤仙,号荒园老梅,斋名古石。浙江绍兴人。1894年出生,1952年卒。珠山八友成员。
    田鹤仙曾任江西省瓷业公司夜校教员。初画山水,笔意在董北苑、巨然之间,后专攻粉彩梅花瓷画,深得元人王冕笔意,写繁花,千绪万蔟,风神绰约,强健有力。“珠山八友”发起人王大凡赠有“山水清浑成一格,梅花作出更无双”的赞誉诗句。
    (七)刘雨岑
    刘雨岑,生于1904年,卒于1969年。原名玉成,后改雨城,别号澹湖鱼,斋名觉庵,六十岁取名巧翁,安徽太平人。珠山八友成员。刘雨岑十八岁毕业于江西省立乙种工业学校饰瓷科,1922年到景德镇画彩瓷卉,擅长粉彩翎毛花卉,布局简洁,用笔纤秀,以设色清雅柔美见长,所创作的雄鸡为世所重。后创粉彩水点桃花技法,点花头时,先打一层玻璃白底子,再用笔蘸红彩,在玻璃白上点出盛开的桃花,由于粉在下,红在上,以水洗开,入炉烧成后,朵朵桃花就如同沾满露珠一样,鲜艳夺目。
    (八)徐仲南
    徐仲南,名陔,字仲南,号竹里老人,斋名:栖碧山馆。江西南昌人,1872年生,1952年卒。珠山八友成员,少时入南昌人开的“红店”学瓷艺,1918年受聘于江西瓷业公司管理美术陶瓷,攻于松竹,淡雅诗意自成法家。用笔筒练沉着,妙到毫巅。作品受清代画家戴熙的影响较深,其构图、用笔设色与戴熙同出一辙。同时,又受上海画家和南宋文人画家的影响。于20世纪40年代享有盛名。
    (九)毕伯涛
    毕伯涛,1886年-1962年,号黄上樵子,安徽歙县人,清末秀才。在景德镇陶瓷绘画界以金石、诗、书、画傲视瓷坛,毕伯涛的绘画艺术来源于清代画家新罗山人。
    (十)何许人
    何许人,别名花滋,1882年-1940年,安徽南陵人。何许人曾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仿古高手,著名花鸟画家。雪景大王,邓肖禹,余文襄就出自其门下。曾在北京客居数年,临摹了大量的宋元大家的作品,扩大了自己的绘画视野和审美情趣。回景德镇后,他陶瓷上创作的许多山水作品和雪景山水画有董源、巨然的影子,有浙派山水吴伟、戴进的流脉;从何许人的山水作品,我们不难看出,画家追求一种平淡天真,萧散闲逸的艺术境界。
    三、“珠山八友”的人物画艺术
    人物绘画在中国的视觉绘画艺术型,一向拥有崇高的地位,在各画种之间,人物画高于山水花鸟。一般来说,山水花鸟画家很难达到人物画家的艺术高度,而人物画家一般可以成就自己山水花鸟画的艺术。人物画它的场景和人本身的活动空间大,人物画家要求掌握各种绘画技巧和全面的绘画才能,因此,人物画家对山水、花鸟画艺术技法也必须掌握。
    “珠山八友”十位画家仅有两位专攻人物的画家王琦、王大凡。王琦的人物画画法自由奔放,其艺术源流可上溯五代画圣吴道子和稍后的卢棱伽和贯休和尚。王大凡的陶瓷人物画工整细致,晚年兼工带写,自成一格,王大凡早年拜浅绛彩、粉彩大家汪晓棠为师。
    “珠山八友”自成法家的画家仅有王大凡、刘雨岑、徐仲南、程意亭、田鹤仙,其他五人都未形成自己艺术的独特魅力和鲜明的个人风格。
    四、“珠山八友”作品特点
    一是内容通俗,雅俗共赏,大众喜闻乐见。“珠山八友”及其同时代的瓷画、艺术都以绘瓷为生。他们或结社相助、或自设画室,勤于笔耕,以求闻达。他们的作品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一方面具有文人绘画怡情闲适、恬淡超脱的情趣。另一方面为适应社会市场需要,又有趋和一般受众的世俗之气,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瓷画艺术同任何种类的艺术一样,都是不断吸取边缘艺术的营养而茁壮成长起来的。在景德镇陶瓷绘画过程中,“珠山八友”成为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的繁荣和辉煌的一个里程碑。文中取个总-分-总的思维模式,全面阐述“珠山八友”瓷画绘画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阐述了“珠山八友”的瓷画所处的彩瓷艺术时代,主要内容特点和构图布局特点、风格和瓷绘着色特点。创作彩瓷的过程和动机等方面,以及“珠山八友”的瓷画工艺、艺术与其同时代中国画家的不同,对于“珠山八友”陶瓷艺术进行审美评价,“珠山八友”的艺术成就的意义及对后世影响开展阐述,进一步阐明“珠山八友”并在传统的陶瓷绘装饰和绘画艺术边缘地带,承上启下建立了一个新的陶瓷艺术领地——陶瓷绘画对20世纪和今后的陶瓷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六、“珠山八友”开创了陶瓷画现代发展形态的特征:
    一是学术意识大增强,二是主体力量构成是有学历层次受现代艺术教育者,故学术研究风劲气盛。三是个性审美张扬,四是吸收外来艺术。
    在“珠山八友”身上,已见陶瓷绘画现代三个特征的端倪:第一,有坚定的学术意识。他们组织旨在提高瓷艺术水平的“月园会”是学术意识的表现。第二、倡导个性,“珠山八友”的成员各有画风的特点,尽管格调在俗与雅之间。如,王琦人物的黄慎笔意,汪野亭山水的用笔老辣,程意亭花鸟的自然情韵,何许人善画雪景,田鹤仙善画红梅,王大凡人物功力逼真生动,刘雨岑花鸟是灵动,邓碧珊画鱼的日本画风受东洋画的影响,自成一体,徐仲南画竹的清致,可是题材不同,技巧有别。

    结  论
    “珠山八友”是一个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在陶瓷历史上鲜见的,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是相当普遍的——“画派”现象。“珠山八友”的出现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明清以前的陶瓷文化情境中,陶瓷工匠的任务是身为统治阶级的“皇族”服务,身份和创作很难有自主性,也没有“结社”、“聚会”进行自由交流的环境土壤,他们的身份就像雇者。时序发展到近代,陶瓷工匠的身份得到了极大的自由释放,于是他们就像其他文人一样具备了形成艺术雅集或艺术社团的条件。陶瓷绘画发展“珠山八友”时代趋向成熟。
    “珠山八友”作为文人画派在陶瓷绘画艺术的承传者,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和艺术实践,为使陶瓷文人画艺术主流和代表着一种艺术时尚,作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可以说“珠山八友”的绘画艺术不仅影响了他的同代人,而且对他身后的几代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珠山八友”的风格多样化,陶瓷绘画语言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宽,都证明了“珠山八友”作20世纪的一面艺术大旗,并以自己的艺术开拓了陶瓷艺术的一路新风,而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里程碑,“珠山八友”的瓷画艺术在中国艺术具有特殊历史文化意义,“珠山八友”这个艺术社团、艺术集体,他们无愧于近二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

    参考文献

    1、刘凤君《美术考古学导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孔大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3、耿宝昌《珠山八友》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4、程长林《瓷图明星》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刘新园《景德镇近代陶人录》、《瓷艺与画艺》
    6、耿宝昌、秦锡麟《珠山八友》“江西美术出版社(上、下集)2004年
    7、耿宝昌、秦锡麟〈珠山八友〉西冷印社出版社2012年
    8、熊寥〈中国近代名家陶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